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20年院庆系列报道之综述篇:百年名院的变与不变
时间:2011-05-11 15:08:39   浏览量: 次
120年,风风雨雨,世事沧桑。
一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寿命极限,许多品牌、组织甚至国家等社会产物也难以避免如此漫长时光的侵蚀,在历史的风尘中化为齑粉。在齐鲁大地,一家以“齐鲁”为名的著名医院,历经120年岁月流逝,不仅依旧屹立不倒,百年长青,执着地为一方百姓解除病痛,福泽桑梓,而且在历史的风雨中愈老弥坚,不断焕发青春,在医学事业上继续领跑山东乃至全国,在全国综合性大医院行列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最初教会开办的华美医院到如今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从最初偏安于一所平房,只设门诊没有病房的简陋就医环境,到如今占地120亩、拥有60个科室、2000多张床位的大型综合型医院;从最初每年招收5名医学生的华美医院医校,到如今拥有近千名在校研究生、年实习教学7326学时的省内重要临床教学中心;从最初由外国人担任医生,到如今培育出一支由1名院士、5名泰山学者、101名博士生导师等为首的高级学术团队——齐鲁医院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家百年名院永远跟着时代前进,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
120年的光阴如大浪淘沙,让诸多事物化为古物,但在齐鲁医院身上,大爱无疆、医者仁心、悬壶济世的核心精神却永存于世,让这家百年名院在风雨中岿然不动,傲立于世间。无论是解放前麻风病肆虐,还是2003年的“非典”来袭,齐鲁医院人大医精诚、治病救人的精神没有变;无论是在山河破碎的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和平时期,齐鲁医院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地位没有变;无论是在教会医院时期,还是在人民医院时期,齐鲁医院热心公益、担当社会责任的追求也一直未变。
沿革之变,见证历史
1890年的一天,美国北美长老会传教医师尼尔·聂会东夫妇来到济南,建立起华美医院。当时的华美医院,成为济南首家西医诊所和分科最全的医院,并开始了医护分工。
1908年,华美医院与省内三家教会医院联合,在现南新街85号院开设了共合医院。
1917年,合并了多家院校的齐鲁大学成立,共合医院改成齐鲁大学医科附设教学医院,始称齐鲁医院。
1953年,山东省卫生厅发文:齐鲁医院改名为“山东省立第二医院”。
之后,医院先后称为“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0月,新的山东大学成立,医院正式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院名的变迁,折射的是岁月的踪迹,更显现了医院从近代走到今天的沧桑历程。
体量之变,改天换地
“齐鲁医院是一所具有120年悠久历史的老院,近60年人民医院阶段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原教会医院阶段的62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长魏奉才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来院视察时,曾用三个“不堪”来描述当时的齐鲁医院——“医院老,破旧不堪;地方小,拥挤不堪;布局不合理,混乱不堪”,是他“所见到的部属院校附属医院中最差的一个”。
而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建筑新颖,宽敞明亮,布局合理,管理有序,四季花香的花园式现代化医院了。在医院规模上,医院占地面积由1980年 的55亩,增至如今的120亩;医用建筑面积由1980年的29684平方米,增至现在的217932平方米。病房床位从三十年前的600张增至2000余张,增加了3倍多,而且全部换成了性能更好的进口病床。新建的病房大楼、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实验中心、门诊保健综合楼等新型建筑及设施,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仅仅在新世纪的10年间,医院门诊工作量就从101.6万人次增长到去年的197.9万人次,增长了近1倍;出院人次从27650增长到57160,增长了一倍多;手术量也从14525台次增长到去年的30387台次,翻了一番。短短十年,众多重要数据就实现了翻番,120岁的齐鲁医院却愈发年轻、活力十足。
医院原址所在也随着历史的变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齐鲁医院最先设立在东关教会,此后迁入南新街85号院,随着医院业务量的不断增长,又扩建了广智院街41号院、并在东双龙街90号院兴建大楼。近年来,伴随“开放式办院”的推行,医院以山大齐鲁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为平台,采用股份制、委托管理、技术输出等方式,大力开展集团化经营,目前已与多家医疗单位开展集团化经营合作,建立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技术合作和支持网络。随着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入,齐鲁医院的院址也越来越多,服务人民健康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器物之变,与时俱进
直至1914年,齐鲁医院前身共合医院才建立了省内第一家X光室,配备了全省唯一的暴露式X线管。在教会医院时期,齐鲁医院人虽然努力改善医疗救治条件,但无奈受制于旧中国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先进医疗设备的更新比较缓慢。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医院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关怀之下,齐鲁医院在医疗设备的配置上逐渐赶上了全国乃至世界前沿,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医院陆续引进了一大批现代化仪器设备,为提高医、教、研质量创造了优越条件,也为患者享受优质服务提供了基本保障。近年来,医院先后投入使用了PET-CT、双源CT、256层CT、双梯度3T磁共振、大孔径3T磁共振、1.5T磁共振、平板血管造影机、胶囊式内镜、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具有CBCT和IMRT功能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各一台等。最近10年来,齐鲁医院新启用的高水平仪器设备达23920台(件),价值6.55亿元,设备水平堪称国内一流。目前,医院的资产总额达到了25.5亿元,净资产总额为15.25亿元,十年间增长了25倍以上。
人才之变,名医辈出
医院是重要的临床教学中心,作为山东大学的附属医院,更承担着学校医学生、留学生的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而齐鲁医院建立伊始,都是由外国传教医生坐堂,各科室主任都是外籍人士,中国人很难担任重要岗位。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齐鲁医院涌现出众多名医专家,时至今日已经形成了一支业务水平出色的医师队伍。
百余年来,齐鲁医院名家辈出,侯宝璋、尤家骏、赵常林、孙鸿泉、高学勤、于复新、孙桂毓、郑毓桂、张光溥、高仲书、朱汉英、张振湘、江森、王天铎、杨仁中、张茂宏、张运……一位位享誉海内外的名家,如群星璀璨,照亮了齐鲁医界的“银河”,更成为诸多患者的守护天使,帮助他们逃离病痛的折磨。
在医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60%以上,在现有科室主任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者占46%,且各主要科室主任几乎全是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在护理队伍中,大专、本科学历者也已占到43%以上。在2930位医院员工中,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00余人,博士生导师101人,硕士生导师231人,国家和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6人,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14人。人才队伍的整体层次和素质在省内居于领先地位。
目前,心内科、妇产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消化内科、血液病科等优势学科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整体学科发展在山东省内居于领先地位。目前,齐鲁医院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8项。近五年共主持国家863科研项目2项,“973”主要基础研究分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卫生部重点临床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项目506项。齐鲁医院连续二年获得2项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励126项。仅2006年,医院就获得国家纵向科研经费4806万元。2008年度发表SCI收录论文195篇,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6位。
医德不变,救死扶伤
唐代名医孙思邈言:“人命至重……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媸姘,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借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恶,昼夜寒署,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可谓苍生大医。”
无论是什么年代,齐鲁医院的医生护士总是把这种救死扶伤的天职牢记在心,无论是抢救战争伤员、救治非典病人,还是到地震灾区救援,齐鲁医院人总是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种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了齐鲁医院的百年发展史,使其能够始终被人民大众所信赖。
“医道从德,术业求精”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院训,“医道、医德、医术、医风”是构成医院文化的四大基本要素,而要以什么具体理念来指导医院的各项工作,齐鲁医院秉持的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构建医院文化的过程中,齐鲁医院始终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始终,以为病人服务作为考察医道、医德、医术、医风的基本要求。作为医院,齐鲁医院不是“重医疗轻服务”,而是“以病人为中心”,摈弃“见病不见人”的落后服务观念,在处理医患关系时主动将自己摆在一个“服务者”的地位。“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不仅成为了齐鲁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市场经济下对医院的本质要求。
近些年来,齐鲁医院在医疗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服务病人。在齐鲁医院,所谓好医生,不仅医术要高超,而且要善待病人,关心病人,爱护病人;所谓好医风,不仅要杜绝收受红包等各种百姓深恶痛绝的不正之风,更要形成一种关爱患者、一切为患者着想的良好风气。
“名师摇篮,民生福地”是齐鲁医院的核心价值,齐鲁医院找准了定位,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时刻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不断地对医院的服务意识、内部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医院的发展紧紧围绕于大众的健康发展事业,紧紧贴近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给百姓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福音。
责任不变,热心公益
“齐鲁医院建立了强调社会效益,注重社会责任的长效机制。医院管理的视角不再局限于医疗机构内部,已从单纯考虑医院自身的发展转变为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在医院服务功能上,从单纯的医疗救治,转变为重视预防保健,重视医院感染管理,重视支援农村和基层,重视扶贫、支农、救灾,医院越来越注重履行其社会责任。”魏奉才院长这样解释齐鲁医院的医疗服务理念。
从初创至今,齐鲁医院身上的公益色彩始终没有改变,医院的医生护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总会挺身而出,担当为国为民的责任。2003年的暮春,非典袭来。4月9日,齐鲁医院成立“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组和防治机动队,随后山东大学非典型性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4月29日下午,齐鲁医院医护小组启程赴京支援中央党校“非典”防控工作,出色的表现受到了教育部和山东省委的表彰。齐鲁医院人在非典来袭时,坚守在最危险的工作岗位上,没有被穷凶极恶的病魔吓退,体现出了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被评为“全省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一人记一等功,多人获二、三等功。
2008 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齐鲁医院积极配合省卫生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卫生部的统一部署,先后组建了三批医疗救援队共13人,奔赴四川抗震 救灾一线。都江堰、绵阳、平武、眉山、青川等地,留下了齐鲁医院人奋力施救的身影。13名医疗队员团结协作,救死扶伤,为抢救受灾群众的生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震区人民的衷心感谢,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对新时期山东白衣战士的精神风貌作出了新的诠释。
地位不变,医界巨擘
齐鲁医院的“齐鲁”二字,体现出一种冠绝齐鲁的气势。齐鲁医院从成立至今,一直保持着这种领先地位,而且正不断向全国领先、世界领先的巅峰攀登。在历史上,齐鲁医院曾经创造过多项第一,在很多领域一直处于山东第一。
翻开院史,齐鲁医院人的许多个“第一”载入史册。1929年,于复新主编的《实验诊断学》成为中国人编著的第一步检验学专著;1934年,侯宝璋编著我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实用病理组织学》;1947年,孙鸿泉完成了国内首例内耳开窗术治疗耳硬化症;1952年,尤家骏在国内首次制订了麻风病确认标准;1958年,青年医师杨仁中创制了中国人工喉,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语言康复基地;1991年,小儿内科沈柏均教授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异基因无关供体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1998年,卫生部批准齐鲁医院为临床药理基地,13个专业同时获准为基地专业,其数量居全国各医院之首;2001年,周瑞海教授发现人心、脑特异表达新基因……
近年来,齐鲁医院在脏器移植、微创手术、介入治疗、分子生物学和基因诊疗技术等代表世界诊疗技术发展方向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推行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有:经脐单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人工血管植入术、无气腹悬吊腹腔镜应用,应用共聚焦显微内镜进行胃癌及癌前病变筛检,计算机导航种植牙技术,同期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IVC长段闭塞开通+成形术,男子性功能障碍神经检测技术,神经内镜辅助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
目前,齐鲁医院为国家卫生部直管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省内乃至国内据有领先地位。
120年,时光荏苒,齐鲁医院的变化翻天覆地。一幢幢崭新大楼、一台台高新设备、一代代妙手名医、一颗颗公益仁心……绚烂夺目的成就背后,是百余年持之以恒的道义坚守和业务探索,与时俱进发展的背后则是齐鲁医院精神的永世传承。120年时光如白驹过隙,齐鲁医院从历史的烟雨中一路走来。随着齐鲁医院人医德与医术的不断传承与发扬光大,齐鲁医院定会与泰山一样永踞齐鲁之巅,与黄河一样泽被齐鲁百姓!
单位 | 发布量 | |
1 | 党委宣传统战部 | 17 |
2 | 医务处 | 9 |
3 | 学生工作处 | 8 |
4 | 护理部 | 8 |
5 | 心外科 | 7 |
6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 6 |
7 | 医师培训处 | 5 |
8 |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 5 |
9 | 普通外科 | 5 |
10 | 急诊科 | 5 |
11 | 国际合作交流处 | 4 |
12 | 神经内科 | 4 |
13 | 神经外科 | 4 |
14 | 团委 | 3 |
15 | 院长办公室 | 3 |
16 | 人事处 | 3 |
17 | 门诊部 | 3 |
18 | 妇产科 | 3 |
19 | 血液科 | 3 |
20 | 耳鼻咽喉科 | 3 |
21 | 重症医学科 | 3 |
22 | 手术室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