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思政 | 优秀学子说】赵亚楠:不断求索 不辱使命
时间:2021-07-06 09:13:28   浏览量: 次
科研成果:
主要课题方向是淋巴瘤免疫稳态失衡的研究,硕博连读期间,参与并完成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在Cancer Letters和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篇,累计影响因子16.24分,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相关成果多次在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上进行汇报交流。
赵亚楠(左)与导师纪春岩教授
学习感悟:
科研艰难,不断求索
2010年,赵亚楠就读于山东大学医学院的双语班,像无数拥有治病救人梦想的学子一样,满怀着憧憬和希望。进入到这一学科领域,才发现原来学医之路艰难。“与其四处张望,不如脚踏实地”,怀揣着这一信念,她努力把专业理论夯实,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山东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等荣誉。2015年,赵亚楠保研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血液病学专业,师从纪春岩教授。跟随导师不断的学习,让她对于血液病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为今后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血液科医生埋下深深的种子。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的疾病,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家庭和社会负担沉重。这让她意识到,哪怕做一点点工作,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再难的研究都是意义重大的。然而对于每一个科研人来说,波折与失败才是科研之路的常态,需要克服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需要在浩瀚的文献中寻找灵感,有时候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去重复一个简单的实验,但也正是通过这些曲折,才能慢慢捋清课题思路,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于这几年做科研的经历,赵亚楠有自己的感悟,她认为,做科研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科研成果,更是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首先需要的是足够的思考,只要不放弃思考,不断尝试,总能拨开云雾,柳暗花明。强大的执行力是解决问题的另一要素,想到就立刻去做,做的过程中再修改,不是问题解决不了,拖延症才是真正的拦路虎。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耐力和心理素质,因为反反复复的失败在所难免。另外,科研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团队的交流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她相信,只要做到这些,困难就不再是困难,而是成长的机会。
能够加入一个优秀的团队,是赵亚楠硕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连续九年跻身全国十强。丰厚的科研资源和优秀的平台,更加激励了赵亚楠勇往直前,不断求索。饮其流时思其源,成吾学时念吾师,赵亚楠特别感谢她的导师纪春岩教授:“纪老师严谨进取的治学态度,谦虚朴素的为人,如沐春风的人格魅力,令人由衷敬佩,是我一直学习的榜样。科研之路艰苦,纪老师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团结向上的优秀团队,尽全力为我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恩师的鼓励和支持是我勇于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不竭动力。”
性命相托,不辱使命
“能够做好医生这份职业的人,必定是有信仰的人。”谈及自己的职业,赵亚楠如是说。作为青年学子,最珍贵的莫过于不朽的风骨,她觉得不能丢掉的是前辈的浩然正气、真心、正义和无畏。她还记得研究生面试时老师的问题——为何选择血液病学专业,她当时回答的是:“因为血液病很难。”正是因为这份攻坚克难的决心,支撑着她完成了这几年的学习。血液病本身具有难治、易复发的特点,因此也是国内外学者致力研究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血液病学领域的研究突飞猛进,例如血液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对于血液病发病的认识更加深入,基于发病机制的分子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的蓬勃发展,部分类型的血液病疗效发生显著改善。因此,赵亚楠认为,对于血液科医生来说,临床和科研更加密不可分,应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始终保持追求学术卓越的态度。血液科医生不是只需要埋头苦干,而是要放眼世界,视野辽阔,时刻掌握前沿进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践行使命的一百年,也是我临床职业生涯的第一年,我将继续秉承一颗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潜心研学,为党和人民事业和身心健康努力奋斗。”谈及未来,赵亚楠希望自己能够牢记初心,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