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齐鲁人带着情怀的回归——邢文美
时间:2021-12-03 08:28:00   浏览量: 次
写她的故事时我想了很久,不知道该有什么做题目,最后选了这两个字才是对她无私奉献的最好形容。
她叫邢文美,于2010年1月1日从齐鲁医院门诊部退休。
2021年7月,当得知门诊部召集离退休职工成立“齐鲁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时,她义无反顾地报名了。
她说:“这次我才是真正的回归了。”
邢老师对门诊有着深厚的感情,她见证了门诊发展的多少个日夜春秋,也看着门诊人一代又一代地更迭。
身穿蓝马甲那一刻,邢老师高兴得合不拢嘴,当以一名“夕阳红”志愿者的身份踏进这熟悉的大厅时,她并没有因为长期的退休生活而感到陌生不适,反而是甚为亲切。
情怀
当问到邢老师回来的原因时,她说“在门诊这么久了,门诊在哪里,我的心就在哪里”。
邢老师在门诊坚守了很多年,而今,为了服务患者,退休后的她毅然选择回归工作,回归到患者间。
志愿服务对她来说,既是一种坚守,也是一种传承。
早在2011年,邢老师就以医务志愿者的身份来医院参加志愿活动,在接下来的10年中,她陆续又做了很多志愿服务,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止。
门诊的布局虽然变了,但门诊人的初心一直未变,从邢老师那一代一直传承到我们年轻一代,依然流淌着齐鲁人的温度。
尤其疫情以来,更加深了老年人与社会的鸿沟——很大一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出门无法享受到这个新的时代带来的信息化红利。
这也是邢老师选择回归的原因之一。
她说,自己对此深有体会,努力学习智能产品,自己体验到这种便利,才会有动力、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在她的带动下,很多退休的志愿者纷纷拿起了手机,走进了医院的大门。
都说齐鲁人是念旧的,因为毕竟这座医院有着130多年的历史了。
这一点在邢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未成立服务队之前,邢老师会定期来医院开药,走过门诊大厅时,她会扶起歪倒的隔离带,会随手捡起一张被丢弃的纸条扔到垃圾桶,有时还会劝阻院内吸烟的患者。
这种深植于内心深处的热爱催促着她再次回到医院,《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邢老师将这种情怀完全释放在为患者服务的公益事业中。
传承
在门诊服务中,她不但用心学习医院发生的每一处微小的变化,还经常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比如做个小口袋书,方便志愿者们随时翻看,或者是主动走向人群而不是坐在志愿服务站里等候问询。
开始时,门诊部担心老志愿者们不太熟悉布局,对医院需要有个适应过程,都在老志愿者的岗位旁边配备一位年轻志愿者。
说是让年轻人配合邢老师,其实另一方面也担心她身体吃不消,毕竟已过了花甲之年,在医院一待就是4个小时,有时候会是一天。
门诊部的初衷是,做好志愿者的志愿者,在老志愿者们发挥余热时,为他们做好健康和后勤保障。
然而,在合作中,邢老师经常给年轻人讲老门诊的故事。
讲她是怎样见证医院的发展,是在哪些患者的口口相传里,在门诊部一件件琐碎的小事里,看到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邢老师用实际行动,向新一代的年轻人完美传承了齐鲁情怀与使命精神。
两代人经常交流,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就这样默默地完成了代际交接。
100
现在志愿者需要使用手机登录“志愿汇”登记,邢老师学会使用后,每天都会认真完成登记,非常有仪式感和使命感。
当她的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00小时时,她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和存在感。
100个小时,看起来不长,但背后却是一位老年志愿者的坚守和付出。
每天都会来,风雨无阻。
因为她觉得,雨雪天病人也要来看病呀。
“我觉得做公益,让我年轻了,也充实了退休生活,非常感谢医院提供的这种‘回归’机会”
单位 | 发布量 | |
1 | 学生工作处 | 14 |
2 | 党委宣传统战部 | 12 |
3 | 护理部 | 11 |
4 | 急诊科 | 9 |
5 | 医务处 | 8 |
6 | 神经外科 | 8 |
7 | 人事处 | 7 |
8 | 普通外科 | 6 |
9 | 小儿外科 | 6 |
10 | 心血管内科 | 6 |
11 | 教育处 | 4 |
12 | 科研处 | 4 |
13 | 后勤保障处 | 4 |
14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 4 |
15 | 小儿内科 | 4 |
16 | 神经内科 | 4 |
17 | 重症医学科 | 4 |
18 | 党委组织部 | 3 |
19 | 团委 | 3 |
20 | 门诊部 | 3 |
21 | 医师培训处 | 3 |
22 | 泌尿外科 | 3 |
23 | 老年医学科 | 3 |
24 | 检验医学中心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