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优质护理

【援鄂护士手记】六:雾霭消逝,霁云终临

时间:2020-02-13 16:32:34   浏览量: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时间:2020.2.12晚
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手记者:山东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主管护师秦凤萍

没有消息也许是最好的消息

我跟随齐鲁医院援鄂医疗队于2.7晚上到达武汉,2.8参加培训,2.9指导护士防护流程培训,2.10进入病区开始工作。我们齐鲁医院人做事就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每个人都有雷厉风行,尽快把工作一步到位的作风,可能没时间与家人过多交流,家人担心也不敢过多打扰。感谢我的大后方——齐鲁医院全力保证我们的一切需要,今天又收到老公单位,绿地山东致抗疫一线员工家庭的一封信及慰问金3000元,抽时间给他回了个信息,表达我对贵单位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让贵单位把我的那份慰问金捐给前线或者有困难的家属。作为党员,我必须身先士卒;作为医务人员,我要有使命担当

在这里,我想请亲人们放心,我会尽我所能好好工作,原谅我这些天不发朋友圈,不回复信息,没有消息也许是最好的消息。请亲人们放心,我会完成任务,平安回家!

阿姨,请放心,我们是齐鲁医院的!
时间:2020.2.12晚
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手记者:山东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护师王娅琳

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疫情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沉重,但同时也让也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患病人数一天天增长,更为严峻的是,很多医护人员相继病倒,作为一名护士,我能充分感受到武汉医护人员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超负荷工作。为此,当听到医院即将组建援鄂医疗队时,我在第一时间报名给了护理部并入选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发时医院领导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志们,靠你们了!”我们都明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到肩上的重任。

我所在的病区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重症病区,尽管进入病房前心里已经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进入病房后还是有些紧张,直到碰到一位患者。这位患者病情很重,看上去有些紧张,一直紧握着手,望着天花板。为了安抚她,我和她聊了起来。“阿姨,请放心,我们是齐鲁医院的。”阿姨转过头来,看着我,用山东方言说“俺老家也是山东的,山东潍坊的,可算碰到老乡了”,脸上也露出来笑容。“阿姨,我们一直在这里,这个病房的大夫护士都是山东的,我们会一直在这”。“嗯嗯,我会出去的,到时我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一会儿查房的教授也过来了,细心地为阿姨解答问题,看着阿姨脸上的笑容,我也感觉没那么紧张了。尽管每天下班后大家都汗流浃背,累到没力气说话,但大家都在坚持着,病房里大家都在相互加油鼓劲,一句简单的话,一个简单的动作都让病人感到很温暖。

忙碌地工作中我始终记得阿姨的话,我们相信,疫情一定会过去。我们相信,疫情过后,天空会更加蔚蓝,阳光会更加温暖!

和你在一起
时间:2020.2.12晚
地点:湖北武汉人民医院东院区
手记者:山东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季翔

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已经得到批准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虽然是临时组织,但目前这个党支部是人员超过50人,是齐鲁医院规模最大的一个基层党组织。 “国难显忠良”,我们能够1小时组织起医疗队,自动地走到一起,“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这恰好证明了我们的主义正确,信仰坚定,不是空谈,更不是因为有共同的利益——或者说,是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本能,以及迸发的巨大凝聚力,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我们这个百年历史的党,从来都不是利益共同体,我们是因为有共同的信仰而自愿走到了一起。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时常提醒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但作为一个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务工作者,我这些天的心情却是有些激动的。我们的医疗队副队长,肾内科主任胡昭教授,已接近60岁,著作等身,各种荣誉待遇已经无以复加,在旁人看来已经是无欲无求的年龄,却毅然决然的带头报名参战。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考虑的只是组织需要,并不是个人安危荣辱。我们的两位队长李玉教授和胡昭教授,两位接近60岁的“老爷子”,每天高高兴兴地在病房指导工作,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详细的部署,完全沉浸其中不厌其烦。


(操劳过度,胡昭主任在办公椅上睡着了)

下夜班等车的时候,遇到几位护理同事,他们说今晚还有夜班。其实有些惭愧,我们的护士同志更辛苦。他们的排班更密集,在隔离区的时间更长,密切接触患者的机会更多。英雄,应该是付出最多,得到最少的人。我们的护理同事们当之无愧。尽管面对着更多的风险,更累的工作,但他们仍然保持着乐观开朗,热情的对待工作。他们才是真正的“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说,护士长们也很辛苦,刚接管病区千头万绪,几乎每一件小事都要亲自落实,总是不能按时吃饭,只能吃方便面。领导都做了表率带头冲锋,小兵们再不好好表现就不够意思了。的确,“将有必死之心,士无偷生之念。”虽然不一定完全恰当,但这里就是前线;虽然没有枪林弹雨,可危险一点不少。百年历史的齐鲁医院,每一代的专家们都是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我们都习惯了。

(郑会珍护士长吃泡面)

(王静护士长的午餐依旧是泡面,用餐时间14:30。)

我们的感控护士人数很少,还在培训中。目前17病区仅有的两位感控护士,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他们还是病区的管家,所有的防护装备和耗材都要他们管理。张翔就是其中之一,小伙子一直在连续上夜班,身体再结实也有点吃不消。夜里无论几点,每一次换班他都要起来检查大家的防护。我建议他没事的时候尽量多躺着,多喝一些水;但他笑了,没有“没事”的时候。我能为他做的,也只有把下班的车让给他,可以早点回去睡一会,毕竟晚上还要上夜班。

武汉人民很热情,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照顾。今天,大后方又运来了很多物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其实关键是后勤保障。到此时此刻,家里同事们还在努力准备各种物资,战时机制在高效运转,源源不断的运到这里。只要千里之外的前线说一句“我需要”。而我们,没有了任何顾虑,只需要奋勇向前。我们一定要对得起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

能够跟随我的PCCM导师李玉教授一起来到武汉并肩作战,倍感荣幸。夜色阑珊,忽然很想念我的博士研究生导师高海青教授和远在济南的各位老师,仓促之间也无法当面拜别。作为齐鲁医院培养的研究生,多年前就期待有一天像老师们一样,可以代表齐鲁医院上阵是我一生的荣耀,惟愿做有用之人不负各位恩师教导。


雾霭消逝,霁云终临
时间:2020.2.11
地点: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手记者:山东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主管护师于书卷
最暗的夜,才能看见最美的星光。无意中在电视上听到《天使的身影》这首歌:我看不见你温柔的面孔,却看得见你美丽的眼睛;我看不见你甜美的微笑,却看得见你忙碌的身影;那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是我心中最靓丽的彩虹。中国现在正面临着严峻的疫情,这次疫情是对全国人民的一次考验。团圆时刻,一声号召,数千名工人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温馨奔赴建筑工地;医务人员回到岗位,随时待命;各地无名英雄捐赠物品放下就跑;海外留学生四处购买口罩,支援祖国……

2月2日,我随山东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和同事们一起加入抗击疫情的战斗。在这期间得到了领导、同事、朋友及家人的鼓励与支持。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院方一批批抗疫物资和防护用品的驰援,到科室领导送给家人的蔬菜、水果,到爱心人士捐赠给一线医务人员的暖立法,再到武汉同济医院院方捐赠的羽绒服,还有好心人士主动联系家人,帮助即将中考的女儿定性辅导。一例例感人的事情更加坚定我打赢这场战“疫”的信心!疫情突然,但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决心,各司其职,战胜疫情! 就如女儿在她的随笔中所写的那样:“我相信我们众志成城,终将走出浓云密布望不见星与月的日子,似樱花初绽,像月破云层,是剑指苍穹披星戴月。雾霭将要消逝,天边霁云已现。”

防护服里的坚持
时间:2020.2.12
地点: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手记者:山东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专业主管护师于书卷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窒息画不成。今天下午班,我早早就和同事们穿上防护服穿过四道门进入了隔离病房。同事们都反应今天穿上防护服状态不是特别好,窒息的感觉时刻萦绕着我们。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做了几项操作,就有种窒息的感觉,头昏眼花,大脑极度缺氧,致使我有种不顾一切、用尽全力撕开防护服的冲动,有种生命就要到达尽头的感觉。隔几分钟我就会瘫坐在凳子上张大嘴巴大开口大开口喘气,有种想放弃的念头,当我透过朦胧的护目镜看到同事们还在奋力坚持的时候,我坚定了信心,坚持就是胜利,千万个患者还在等着我,家人还在等我凯旋,顿时又鼓足勇气加入到忙碌的队伍中。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加油!

单位排行 根据12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4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2
3 护理部 11
4 急诊科 9
5 医务处 8
6 神经外科 8
7 人事处 7
8 普通外科 6
9 小儿外科 6
10 心血管内科 6
11 教育处 4
12 科研处 4
13 后勤保障处 4
14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15 小儿内科 4
16 神经内科 4
17 重症医学科 4
18 党委组织部 3
19 团委 3
20 门诊部 3
21 医师培训处 3
22 泌尿外科 3
23 老年医学科 3
24 检验医学中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