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齐鲁要闻

我院专家在2018年度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斩获多个奖项

时间:2019-04-04 14:31:30   浏览量:

【本站讯】4月4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奖励大会,隆重表彰获得2018年度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和人员。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出席会议并为获奖者颁奖。我院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项目首位完成人张澄、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首位完成人左秀丽作为领奖代表,上台领奖。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首位完成人刘培淑、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项目完成人彭程作为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大科研和教学的投入力度,为医院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医院秉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理念,始终把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使医院保持良好的创新能力与水平,有效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2018年科研成果方面,成绩显著。张澄教授团队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突破了山东省医学界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空白的历史,也使年仅38岁的张澄教授成为该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在2018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中,左秀丽教授团队摘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桂冠,刘培淑教授团队项目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牛军教授团队摘得三等奖,医院在2018年科技成果奖励大会上实现大丰收。

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促进医教研协同发展,全面提升科研质量和水平,全力以赴促进医院科技创新发展,为健康山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为全省及全国医疗卫生科技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我院专家在2018年度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斩获多个奖项

我院专家在2018年度全省科技奖励大会斩获多个奖项

医院2018年度山东省科技奖励大会受表彰项目情况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项目名称:心血管重构分子机制、检测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

完成人:张澄、张运、张铭湘、张薇、苗俊英

项目简介:近年研究发现,血管重构和心室重构构成心血管事件链的两个关键病理环节。然而,在心血管重构研究领域中存在着动物模型缺如、发生机制不明、检测方法受限、干预靶点甚少等重大科学问题。张澄教授团队针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了为时10年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成果:建立了新西兰兔斑块破裂模型等多个可模拟人类心血管重构的动物模型;揭示了心血管重构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检出了TRIB3、TrkB等多个心血管重构的易感基因和斑块破裂的预警指标;证明了ACE2、Ang-(1–7)等多个可有效干预心血管重构的新靶点和新药物。这些研究在Eur Heart J、J Am Coll Cardiol、Cell Met、Nat Rev Cardiol、Diabetes Care、PNAS、Autophagy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20篇(代表性论文8篇,其中IF>20的论文1篇,IF≥10的论文7篇,他引296次),累积IF 605,多次获得编辑部正面评论,被Nat Rev Drug Discov、Nature、Nat Rev Immunol、Nat Med等国际一流期刊广泛引用,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际F1000 Prime论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取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名称:IBS脑-肠互动异常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完成人:左秀丽,李延青,王鹏,于岩波,戚庆庆,陈飞雪,李铭

项目简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左秀丽教授项目团队历时八年,紧密围绕消化系统常见病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和诊疗中的难点及热点问题,创新性的提出肠道细菌参与IBS肠-脑互动,菌-肠-脑轴在不同层次的功能障碍是IBS发生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发现IBS患者的肠道菌群通过一种重要桥梁分子--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参与介导菌-肠-脑轴互动异常,导致肠道低度炎症、免疫激活及肠神经重构的发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临床转化研究,与青岛东海药业深度合作,利用益生菌“酪酸梭菌”干预IBS患者肠道菌群,发现其可有效调控肠-脑轴,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左教授项目团队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省内外多家综合性三甲医院应用,并受邀在国际会议上多次推广交流。本研究成果在揭示IBS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的同时,也为肠道菌群在其他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项目名称:卵巢癌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

完成人:刘培淑,张小磊,马延慧,毛洪鸾,董瑞英,郑靖芳,庞迎新,赵喆

项目简介:该项目运用基因工程学、分子生物学、纳米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卵巢癌相关调控基因及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了纳米载体运载 STAT3 调控基因对卵巢癌的靶向治疗作用;验证了大黄素、盐霉素、白蔹素、塞来昔布等可以通过调控 EMT 相关通路影响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发现 HO-1 通过 ROS 通路参与自噬缺陷诱导的卵巢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发现转录因子KLF9、ARHI 基因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基因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发现 miR-519d、XAF1、Smac 多肽等通过调控卵巢癌凋亡相关通路诱导卵巢癌细胞死亡。撰写有学术论文 35 篇,其中SCI收录18 篇,累计影响因子39.599,累计引用162 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 1 篇,核心期刊论文 1 篇,山东大学学位论文 15 篇。该项目密切结合当前国内外关注的问题和临床需要,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研究做出较大贡献,填补了国内外卵巢癌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基因靶向治疗研究的空白,对优化卵巢癌个体治疗方案、改善预后,促进国民身体健康等公共卫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项目名称:整合素αvβ6转运ERK2调控结肠癌细胞转录因子Ets-1活化及效应的研究

完成人:牛军、彭程、牛卫博、高会杰、李泽群、梁本甲、王奔、孙琪、邹雪青

项目简介:整合素αvβ6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仅存于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而在正常上皮及上皮良性肿瘤组织不表达的一类特殊整合素亚型,其作为一种抗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重要靶点,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在世界上首次创新性发现,αvβ6是结肠癌细胞向肝脏定向转移的特殊“动力系统”。鉴于其仅在恶性上皮细胞表达的的特性以及其在结肠癌转移及恶性进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构建合成了以αvβ6为靶点的结肠癌化疗药物载体系统,经初步临床应用证实该系统能够显著提高结肠癌的化疗敏感性。

本项目创造性地深化了对整合素αvβ6在结肠癌转移中作用机制的认识,率先揭示了αvβ6在调控结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为传统的整合素传导途径学说增添了崭新的内容,为结肠癌的诊断和靶向治疗开拓了新的思路。同时,我们也初步应用了以αvβ6为靶点的结肠癌化疗药物载体系统,为今后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改善结肠癌预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作者:卜丽娟 来源:科研处 责编:李小诗】

单位排行 根据10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3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1
3 急诊科 10
4 普通外科 9
5 护理部 8
6 医务处 6
7 心血管内科 5
8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9 神经外科 4
10 党委组织部 3
11 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3
12 团委 3
13 门诊部 3
14 后勤保障处 3
15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3
16 小儿外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