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要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齐鲁要闻

与时间赛跑,从“炎症风暴”中夺回生命——齐鲁医院援鄂团队与李兰娟院士团队合作的故事

时间:2020-02-29 11:46:31   浏览量:

【本站讯】2月28日清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的队员像往常一样,乘坐公交班车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工作。

经过严格消毒,进入十七病区,更换工作服,外加隔离服,戴简易护目镜,进入医生办公室,护理、医疗交接班,工作井然有序。

医疗队队长李玉教授和十七病区主任胡昭教授及科室年轻医师共同查房、讨论病例。齐鲁医院团队通过微视频方式进行查房,即主管医生进入病区,科主任、各级医师在医生办公室,利用医院系统共同通过视频,针对每位新冠肺炎患者逐个进行查房。主管医生询问病人病情变化,吸氧流量、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初步判定病人情况;医生办公室同步查看患者各项化验指标、胸部CT、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决定治疗方案。

一位男性患者,62岁,本月22号以新冠肺炎诊断入院,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主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自我感觉胸闷,查氧饱和度低,高流量吸氧才能维持。经过仔细分析,发现患者肺部CT较前明显加重,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检查超过正常值6倍以上,李玉和胡昭主任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有“炎症风暴”的倾向。

“炎症风暴”(细胞因子风暴)是COVID-19由轻型转为重症肺炎、由肺脏单一器官损伤转变为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病理生理基础。病毒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失控,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并形成一系列自我放大的细胞因子激活级联反应,造成肺脏的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渗出等损伤表现,严重时全身细胞因子风暴侵及循环系统,进一步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病人死亡。

经过认真讨论,李玉主任决定尽快采用血液净化技术(人工肝)对患者展开救治,但山东医疗队并没有治疗所急需的设备。胡昭教授联系在ICU病区李兰娟院士团队,寻求帮助。10分钟后,李兰娟院士团队的朱梦飞教授赶到,经过再次讨论,决定马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人工肝)。“血液净化不仅仅是透析这么简单,它可能需要多项技术联合治疗,包括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液灌流(HP)、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CPFA)、血浆置换(TPE)(包括双重血浆置换)、血浆透析滤过(PDF)、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的一个持续治疗过程。”担任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浙江医疗队医疗组组长的朱梦飞教授介绍。

高水平团队协同作战,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像这样的强强团队合作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时常发生。但在齐鲁医院和浙江大学第一医院的合作尚属首次。箭在弦上,对重症患者来说,早诊断、早治疗,疾病恶化的几率和风险就会降低,也就意味着患者的生存机会越大。

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与李兰娟院士的浙江省医疗队同时开始准备工作。胡昭主任提前进入病区,和朱梦飞教授团队合作,为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双重血浆置换、经过六小时奋战,顺利完成了各项治疗。随后,继续进行血液净化治疗3次,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各项指标趋于正常。

在此次合作中,快速确诊,迅速治疗是关键。李玉教授、胡昭教授在关键时刻敢于下决心,敢于承担责任。李玉教授是医疗队队长,经历过SARS、汶川地震救治工作;胡昭教授是医疗队副队长,经历过SARS、青海玉树地震等紧急医疗救援,他们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而在这一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快速、精准治疗,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李玉教授说“你如果不能快速判断、不能精准治疗,是压不住炎症风暴的发展,会导致患者死亡“。

十七病区在李玉主任领导下,在胡昭主任、侯新国副主任共同努力下,医疗队队员们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在病区已收治的82名患者中,重症转轻症到方舱医院和社区医院有42人,10人治愈出院。治愈病人中年龄最大88岁。

李玉、胡昭主任在谈到今后的工作时,他们说:“这可能是我们作为医疗队员参加国家重大医疗事件救治的最后一次工作,完成好此次任务,不辜负使命,不留遗憾,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作者:胡昭 来源: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 责编:王文斐】

单位排行 根据10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3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1
3 急诊科 10
4 普通外科 9
5 护理部 8
6 医务处 6
7 心血管内科 5
8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9 神经外科 4
10 党委组织部 3
11 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3
12 团委 3
13 门诊部 3
14 后勤保障处 3
15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3
16 小儿外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