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团队在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年会上作展示报告
时间:2025-04-01 12:42:30 浏览量: 65次
【本站讯】3月21—24日,2025年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作为欧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泌尿外科学术盛会,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泌尿外科专家学者参会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我院泌尿外科史本康教授带领团队受邀参会,并在大会上展示了我院泌尿外科诸多引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包括3项口头汇报和3项电子壁报展示。
史本康教授、陈守臻副教授的研究成果“Evaluating the heterogeneity of advanced prostate cancer by 18F-DCFPyL and 18F-FDG PET/CT in a prospective cohort”受邀进行口头汇报,陈守臻副教授代表团队在“Pro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SMA-PET detected metastases”会场进行报告。对于PSMA表达水平与真实肿瘤负荷不符或携带TP53/RB1基因突变的前列腺癌患者,该研究发现采用双示踪剂(18F-DCFPyL与18F-FDG)PET/CT联合显像技术,可以同步解析肿瘤代谢活性与分子靶点分布,实现对疾病负荷、异质性特征及预后的更全面评估。该方案可突破传统单模态影像局限,精准捕获肿瘤异质性、评估真实负荷,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本次报告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对其临床转化潜力予以充分肯定。
史本康教授、陈守臻副教授的研究成果“Combining PSMA PET/CT and mpMRI with serum markers for enhanced prostate cancer diagnostic accuracy: Novel biopsy-free diagnostic pattern”受邀进行口头汇报,博士研究生姜鑫代表团队在“Imaging biomarkers”会场进行报告。该研究针对前列腺癌活检依赖性强、并发症风险高的临床痛点,建立了结合PSMA PET/CT的PRIMARY评分、多参数MRI的PI-RAD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诊断模型,其显著提升了临床显著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大幅降低误诊率。这些指标的整合应用为前列腺癌的无创术前诊断、风险分层及临床管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辅助工具。本次报告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探讨,充分肯定了其应用价值。
俞能旺教授、赵中伟主治医师的研究成果“Deep learning based on multiomics datafor preoperative prediction of renal function in renal cancer”受邀进行口头汇报,赵中伟主治医师代表团队在“Renal function following nephrectomy”会场进行报告。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研发了肾癌患者术前分肾功能预测模型。该模型综合了多模态影像、临床数据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能够高效、精准地预测分肾滤过率(GFR),且在准确性、一致性和敏感性方面优于传统的CKD-EPI公式,具备广泛的临床应用潜力。该研究价值获得了会场主持与专家的充分肯定并引发热烈讨论。
俞能旺教授两项研究成果受邀进行电子壁报EGPT(Expert-guided poster tour)展示,俞能旺教授在“Novel therapies and experimental approaches”会场进行了题为“ PSMA targeted self-assembly MSN@(Paox-BSO-Spermidine) nanoparticle as a ferroptosis inducer for prostate cancer”的EGPT报告。此研究基于亚精胺代谢途径,设计出可精准递送多胺氧化酶的纳米材料,并通过靶向肽实现前列腺癌特异性杀伤。该项研究成果为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范式。此外,俞能旺教授还在“Early stage urothelial cancer”会场进行了题为“ BPS@MSN+@T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bladder cancer based on polyamine polymerization effect”的EGPT报告,该研究开发了一种纳米颗粒—水凝胶系统以提升高进展性膀胱癌的疗效。此系统液态给药实现膀胱全覆盖,随后凝胶化维持药物缓释。这种多维治疗策略通过靶向肿瘤微环境,显著提升癌细胞特异性的丙烯醛蓄积及杀伤。两次报告获得会场主持的高度评价,并在会后引发了与会专家和听众的热烈交流与深入讨论。
史本康教授、李岩副教授的研究成果“ILC2-derived CGRP triggers acute inflammation and nociceptive responses in bacterial cystitis”受邀进行EGPT(Expert-guided poster tour)展示。博士研究生杨子卓代表团队在“Basic research”会场进行了题为“ILC2-derived CGRP triggers acute inflammation and nociceptive responses in bacterial cystitis”的EGPT(Expert-guided poster tour)报告。该研究首次揭示,在尿路感染初期,膀胱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分泌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调控炎症和疼痛的关键因子,而RAMP1+单核细胞则进一步放大其促炎效应。该研究揭示出膀胱局部免疫微环境中的级联调控网络,为治疗膀胱感染相关并发症提供了全新机制视角。本次展示吸引了大批听众,并引发全场热烈讨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在本次大会上展示了泌尿系统疾病精准诊疗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国际同行与评审专家的高度关注与深入探讨,进一步提升了团队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泌尿外科团队期待未来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齐鲁声音”,彰显中国学者在国际泌尿外科研究中的创新贡献。
【来源:泌尿外科 责编:崔子昂 审核:王磊】
单位 | 发布量 | |
1 | 学生工作处 | 17 |
2 | 党委宣传统战部 | 11 |
3 | 护理部 | 11 |
4 | 医务处 | 9 |
5 | 普通外科 | 9 |
6 | 整形美容烧伤科 | 7 |
7 | 器官移植科 | 5 |
8 | 重症医学科 | 5 |
9 | 纪委、监察处 | 4 |
10 | 教育处 | 4 |
11 | 后勤保障处 | 4 |
12 | 健康管理中心 | 4 |
13 | 手术室 | 4 |
14 | 科研处 | 3 |
15 | 保卫处 | 3 |
16 | 消化科 | 3 |
17 | 小儿内科 | 3 |
18 | 血液科 | 3 |
19 | 耳鼻咽喉科 | 3 |
20 | 口腔科 | 3 |
21 | 中医科 | 3 |
22 | 急诊科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