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口腔科陈安威在“壹问医答”直播间开讲

时间:2025-04-11 14:51:08 浏览量: 61

【本站讯】在日常生活中,口腔溃疡是不少人都曾遭遇过的困扰。然而,当小小的溃疡长期不愈,或许就不再是“上火”那么简单,而可能是健康发出的预警信号。4月10日12: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科副主任陈安威走进“壹问医答”直播间,系统讲解了口腔癌的相关防治知识,提醒大众保护口腔健康。

作为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口腔癌主要发生在口腔黏膜组织,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陈安威在直播中表示,早期口腔癌与普通口腔溃疡症状相似,极易混淆,但二者在病程和特征上有本质区别。普通溃疡具有“黄、红、凹、痛”的特点,通常1—2周内自愈;而癌性溃疡则表现为“久、硬、翻”,持续2周到1个月不愈合,基底触及硬结或肿块,边缘隆起外翻呈火山口状,还可能伴随局部麻木或感觉异常。当溃疡超过两周未愈,尤其是出现上述特征时,一定要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陈安威强调,早期口腔癌(Ⅰ—Ⅱ期)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晚期骤降至30%~40%,早发现、早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除了久治不愈的溃疡,口腔癌还有许多容易被忽视的预警信号。口腔黏膜出现擦不掉的白色斑块(白斑)、鲜红或暗红色天鹅绒样斑块(红斑),或者是两者交错的混杂性斑块,都是癌前病变的重要表现。口腔内或面部出现的无痛性硬块、颈部固定无压痛的淋巴结肿大,也可能是癌症侵袭的迹象。

陈安威指出,口腔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同部位的癌变特点也各有差异。舌体、颊黏膜、口底、牙龈、硬腭和唇部是高发区域。其中,舌侧缘、颊黏膜(尤其是长期咀嚼槟榔者)、口底等部位因长期受到不良刺激,成为“重灾区”。吸烟、饮酒、嚼槟榔是明确的三大危险因素。陈安威解释,吸烟者患口腔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饮酒会增强烟草致癌物的渗透作用,而咀嚼槟榔既有化学损伤又有物理摩擦伤害,三者协同作用可使风险暴增。此外,HPV感染、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的长期刺激、紫外线暴露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陈安威强调,口腔癌的早期筛查是性价比最高的防控手段。普通人应将口腔检查纳入日常健康管理,定期做专业口腔检查,重点关注舌侧缘、口底等隐蔽部位。戴假牙者要定期检查义齿边缘是否摩擦黏膜。早期口腔癌通过规范手术切除即可治愈,无需放化疗,且能最大程度保留语言、吞咽等功能;而晚期患者不仅治疗成本高昂,还可能面临功能丧失的困境。因此,建立“黏膜健康管理”理念,养成定期自查和专业筛查的习惯,是抵御口腔癌的重要防线。

陈安威建议,预防口腔癌,可以从饮食、口腔护理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入手。饮食上,应多摄入富含抗氧化剂、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西兰花、番茄、绿茶、全谷物、菌菇类等,同时避免过烫、加工食品的摄入;口腔护理方面,要坚持每日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每年洗牙1~2次,及时处理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行为习惯上,最好终身远离槟榔,严格控烟限酒,注意防范HPV感染,户外工作时做好唇部防晒。

此次直播通过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及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新浪、百度、西瓜视频等多个直播平台进行全网推送,全网观看量超89.6万。

4月17日中午12:30,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副主任张爱军将走进“壹问医答”直播间,为大家讲解血友病诊治进展的相关知识,届时请关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微信公众号和齐鲁壹点客户端收看。

【作者:谢静 来源:党委宣传统战部 责编:尹璐 审核:王磊】

单位排行 根据3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7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1
3 护理部 11
4 医务处 9
5 普通外科 9
6 整形美容烧伤科 7
7 器官移植科 5
8 重症医学科 5
9 纪委、监察处 4
10 教育处 4
11 后勤保障处 4
12 健康管理中心 4
13 手术室 4
14 科研处 3
15 保卫处 3
16 消化科 3
17 小儿内科 3
18 血液科 3
19 耳鼻咽喉科 3
20 口腔科 3
21 中医科 3
22 急诊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