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摘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摘编

健康报网 【防控疫情 山东在行动】危急关头 勇挑重担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党员先锋模范事迹纪实

时间:2020-03-13 16:45:47   浏览量:

 健康报网济南讯(通讯员王昊 赵永鑫)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临时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

  2月7日,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的131名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全面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的的第十七病区和十八病区两个重症病区。同时,成立了中共山东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

  在临时党支部的带领下,援鄂医疗队中的50名党员克服危重病人繁多、病情复杂、人手紧缺的种种困难,迅速形成战斗力,佩戴党徽、亮出身份、冲锋在前,在抗击疫情一线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他们在最危险、最紧急的关头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他们用危难时刻的坚守和大爱谱写了一曲铿锵有力的党员之歌。

  在刚刚接管病房后不久,十七病区就有一位87岁男性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临时党支部党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季翔同志克服种种不利条件,紧急换上防护服进入隔离区,为病人进行紧急导尿术,缓解了病人的症状。



  重症病区每天都需进行大量咽拭子采样,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风险重重。近距离与病人口鼻接触,病人随时可能出现咳嗽、喷嚏等含大量病毒的飞沫喷溅,感染风险极高。但临时党支部医生党员们毫不畏惧,纷纷主动请缨采样,为病人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临时党支部党员、肝病科副主任医师韩利岩,中医科主治医师白文武等多位党员同志深入病房为患者留取咽拭子。




  气管插管术,是一项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操作,但也更为危险。气管插管需要非常近距离的贴近患者,打开声门,找到气道,含高浓度病毒的空气就会扑面而来。临时党支部委员、麻醉科副主任吴剑波同志时刻铭记党员使命,自告奋勇进入隔离病房与同事合作进行气管插管,与死神抢夺病危患者的生命。



  在十八病区的监护单元(ICU)内,有多个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需要高强度的监护和护理工作,由于房间内充满含有大量病毒的气溶胶,传染风险非常高。在护理团队中,重症医学科护师张迎迎、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师安冲、重症医学科护师刘一鸣、重症医学科护师王成涛、重症医学科护师宋秀秀等几位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同志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不言苦累、不惧危险,悉心照料者患者,完成了吸痰、俯卧位通气、血气分析采集、静脉输液、口腔护理、肠内营养等诸多高危的操作,点点滴滴中体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病房中,有一例需要转运的有创通气的患者,呼吸机参数极高,吸氧浓度高达90%,生命体征不稳定,转运风险极大,临时党支部党员、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副主任医师张一同志和王成涛同志主动挑起重担,克服种种困难,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转运任务。



  一名气管插管长达两周的患者,氧合有所好转,但仍有若干指标波动,拔除口插管的窗口稍纵即逝,但也需要冒着极大风险。临时党支部书记、医务处副处长费剑春同志抓准时机,当机立断,拍板拔管,并逐步调低呼吸机参数,为撤机做好准备。与王成涛、吴剑波、王静等党员同志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了减参数、撤离呼吸机和拔除气管插管等一系列高危操作,并在床旁一直守候,直至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才汗流浃背的走出隔离病房。



  一名62岁的男性患者氧合恶化,考虑存在新冠肺炎典型的“炎症风暴”,齐鲁医院第四批医疗队队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玉教授与十七病区主任兼临时党支部委员、肾内科主任胡昭同志快速判断,并与同在武大人民医院东院区支援的李兰娟院士团队协同作战,经过六小时奋战,顺利为患者进行了了血液灌流、连续性血浆滤过吸附、双重血浆置换等血液净化治疗,让患者转危为安。



  在日常的护理中,很多护理人员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后,有恶心、呕吐的感染。临时党支部党员、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钟宁同志在接到护士们的咨询后,立即写下了关于上述症状的科普知识,让大家能安全的以最佳状态踏入病房。



  在两个重症病区里有很多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临时党支部委员、内分泌科副主任侯新国同志则经常往返于楼上楼下两个病区,不厌其烦的为患者不断的调整降糖方案。



单位排行 根据10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3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1
3 急诊科 10
4 普通外科 9
5 护理部 8
6 医务处 6
7 心血管内科 5
8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9 神经外科 4
10 党委组织部 3
11 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3
12 团委 3
13 门诊部 3
14 后勤保障处 3
15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3
16 小儿外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