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摘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摘编

济南日报 大医精诚谱写百年齐鲁新篇章——山东大学齐鲁医院130年院庆系列报道之科研篇

时间:2020-10-23 14:52:45   浏览量:






张澄(左三)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共合楼外景
从1890年到2020年,一所百年名院与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际遇。百载风雨,时光荏苒。根植于齐鲁大地这片文化沃土,齐鲁医学源远流长,在中国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在医学界素有“东齐鲁,西华西,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
130年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以下简称“齐鲁医院”)始终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瞄准世界前沿领域、核心技术,在医疗、教学、科研多方面实现首创性突破,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和勇气,迎风破浪,勇立潮头。
勇立潮头 踏浪前行打造医学科研新高地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方能勇立潮头。
2019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其中,齐鲁医院张澄教授等完成的“心血管重构分子机制、检测技术和干预策略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山东省医学界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零的突破。而年仅38岁的张澄,成为本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中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翻开《齐鲁医院志》,130年来,齐鲁医院对山东乃至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贡献:1921年,于复新发明诊断梅毒新方法“环状沉淀试验”;1930年,尤家骏在国内率先做头颅浅部霉菌的分类和鉴别;1934年,侯宝璋编著中国第一部病理学专著《实用病理组织学》;1942年,郎健寰、孙鸿泉成功进行了我国首例全喉切除术,并开国内食管发音先河;1947年,赵常林在国内领先开展麦氏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用肌腱移位术治疗婴儿瘫后遗症;1950年,于伟良在国内最早报告新生儿Rh问题及换血术;1958年,青年医师杨仁中创制了中国人工喉,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语言康复基地;1958年,江森对子宫颈癌根治术术式进行了改进,并首创腹膜外淋巴清扫术;1975年,王天铎在国内成功实施首例“全喉切除再造术”;1984年,张运首先在国际上提出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技术定量诊断瓣膜性心脏病的四个全新模式和计算公式;1991年,小儿内科沈柏均成功完成世界首例异基因无关供体脐带造血干细胞移植;1999年,由心外科宋惠民主刀的省内首例原位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获得成功;2001年,周瑞海发现人心、脑特异表达新基因;2004年,国内年龄最大“换心人”在齐鲁医院成功手术获得新生;2005年,国内首家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在齐鲁医院开诊;2006年,医院成功实施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开创了我国糖尿病治疗的新途径;2008年,普外科胡三元和他的团队成功完成我国首例NOTES动物实验;2009年,肝胆外科牛军完成世界首组经自然腔道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动物实验;2010年,普外科在全国率先开展序贯肝动脉、门静脉栓塞技术用于极限肝切除术;2016年,医院组织13个学科的30余名专家联合施救罕见贯通伤患者取得成功;2017年,内外科协作开展TAVI、冠状动脉搭桥+支架植入复合手术等;2018年,多学科协作成功完成“中国第一胖”减重手术;2019年,国际上首次报道医院开展的经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治疗双侧肺病变手术;国内首次开展AR(增强现实)骶神经调控手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获得国际认证;侯明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受邀专家参与制订新版ITP国际诊治共识;2020年,张运等发现高频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厚度的新方法和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新技术;陈雨信世界首创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腹腔镜肝总动脉双重结扎/缩扎术……130年来,这些数不清的首例、首创,在齐鲁医院的发展历程中成为里程碑式的突破。
百年历史间,医院科研活动朝气蓬勃。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百年名院之一,齐鲁医院现有各级科研平台37个。2015-2019年,医院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2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二、三等奖16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8项,发表SCI论文2730篇,其中高水平期刊(IF>10分)论文39篇。
“科技创新始终是牵引发展的核心力量,而医学创新作为其中的鼎力支柱之一,更需要根据国家重大需求和临床医学前沿发展态势,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统筹指导。”齐鲁医院院长陈玉国说。纵世事更迭,千变万化,传承之薪火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齐鲁人继往开来、奋勇前行,书写着新时代医疗发展的新篇章。
医工结合 学科交叉打造高峰学科集群
2019年,齐鲁医院消化科左秀丽教授牵头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消化内镜微创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系统”项目获科技部批准立项。这是“十三五”国家科技计划改革以来,齐鲁医院在医工结合领域首次获得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
医学技术的进步,诊疗水平的提高,学科实力的提升,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前,多学科协同创新是促进医学科技进步的发展动力,更是临床各个学科的前进趋势。面对山东大学的综合优势,如何发挥综合学科的优点、巩固交叉学科的联系,对于提升医院学科实力甚至大学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制造2025》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正式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作为该战略的十大领域之一,为医学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思想。医学单一学科发展已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医工结合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应运而生,并迅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和蓬勃的生机。齐鲁医院将医工结合创新作为医院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新增长点,秉承“1+1>2”的跨学科合作理念,在医工合作中探寻创新切入点,聚焦需求导向,切实推动医工结合,推进学科交叉。
为此,医院对标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标准,制定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目标,明确学科强院发展战略,通过学科交叉计划,打造高峰学科集群。
以智能急救精准诊疗医工交叉创新研究团队为基点,齐鲁医院急诊科与控制学院、电气学院、数学院、计算机学院聚焦智能诊疗方向,展开早期预警模型构建、进行大数据研究、着力于急救设备国产化;
以脑与类脑医工交叉创新研究团队为基点,齐鲁医院神经外科与信息学院、控制学院、护理学院、医学院、数学院、计算机学院聚焦解决脑基础科学、脑疾病研究以及类脑智能与脑机融合等前沿领域的重大需求;
以消化系统疾病智能精准诊疗创新研究团队为基点,齐鲁医院消化科与控制学院、软件学院、信息学院等聚焦内镜智能质控系统和消化内镜机器人研发,基于疾病全链条模式的医工交叉培养;
以心血管疾病医工交叉创新团队为基点,心内科团队成员与信息学院、材料学院等开展新型冠状动脉影像诊断技术、心血管影像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功能材料与诊疗一体化技术;
以乳腺疾病医理交叉创新团队为基点,普外科与数学院联合提出“乳腺癌精准医学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
神经内科、儿科及耳鼻喉科与外国语学院、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合作,联合申报临床语言学交叉学科学位点。通过语言分析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促进儿童、成人语言障碍评估和康复,同时涉及癫痫及老年痴呆的诊断。康复学科与控制、护理、精神卫生、公共卫生等学科资源,围绕老年人长期照料服务技术及服务模式、政策及相关标准、失能老人康复器械研发及康复服务等核心问题开展研究。
齐鲁医院通过持续联合申报交叉学科学位点,打造后备人才发展的“蓄水池”,围绕研究方向个性化定制交叉培养课程,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组织管理架构,实行医工交叉导师团队全程指导机制,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人才创新培养体系。“医院充分整合现有学科平台资源,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学校临床研究中心建设等创新举措,打造形成高峰学科集群,为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和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强劲动力。”陈玉国说。
海纳百川 开放包容擦亮“齐鲁医学”金字招牌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立足当下,放眼未来,齐鲁医院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包容、开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齐鲁医院的重要文化基因。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年轻学子张运就到挪威进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学研究。学成归国后,他面向全国各大医院开办6期培训班,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全国,挽救全国无数心脏病患者的生命,奠定齐鲁医院在这一领域的权威地位,并于2001年成为齐鲁医院首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1978年至2000年,齐鲁医院先后派出150多人赴海外学习进修。像尤家骏、赵常林、孙鸿泉等老一辈海外学成归国的专家一样,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新一代齐鲁人,带回最前沿的医疗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他们植根于齐鲁医院扎实严谨的临床科研土壤,在包容创新的学术氛围中萌芽,成长为齐鲁杏林的青青新绿、参天大树。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成为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学科实力和建设一流医院必不可少的途径。
130年来,这种开放包容的理念一直伴随着齐鲁医院的发展。医院创建之初,来自美、英、加等10多个国家的医学家来到泉城济南,助力医院发展。是时,南新街贤者趋谒,道院西硕儒踵至;1916年、1917年、1924年分别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金陵大学医科和汉口大同医校、华北女子协合医校100余名师生加盟齐鲁;这段历史成为齐鲁开放包容精神的一段佳话。
时至今日,哈佛大学、哈特福德医院、范德堡大学、密歇根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早已纳入医院的“朋友圈”,医院海外学术交流合作机构达78家。近年来,齐鲁医院坚持瞄准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国际医学的舞台上。外出交流常态化,每年医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进修学习的人员都在200人以上。以齐鲁医院为主场的高标准国际学术会议越来越多,齐鲁医院的医生坐上欧美学术会议的主席台,成为国际学术组织的领袖也不再罕见。
逐梦前行,只争朝夕。齐鲁医院作为驻鲁“国家队”医院,新时代应有更大的担当、更大的作为。“我们要进一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政策要求和决策部署,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在医疗、教学、科研等领域全面发力,强化区域引领带动作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能力,致力于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主阵地、代表国家医学水平的主力军、冲击世界医学高峰的先锋队。”陈玉国说。(本报记者 时伟通讯员田玉清赵永鑫)

https://jnrb.e23.cn/shtml/jinrb/20201017/1876507.shtml
【济南日报A08版 2020.10.20】

单位排行 根据10月新闻发稿量进行统计

  单位 发布量
1 学生工作处 13
2 党委宣传统战部 11
3 急诊科 10
4 普通外科 9
5 护理部 8
6 医务处 6
7 心血管内科 5
8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4
9 神经外科 4
10 党委组织部 3
11 离退休职工服务中心 3
12 团委 3
13 门诊部 3
14 后勤保障处 3
15 医疗保险管理办公室 3
16 小儿外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