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烟”电子眼可弥补人力监督缺陷
时间:2019-12-20 11:07:41   浏览量: 次
据报道,全国首创“电子眼”控烟近日在深圳启动试点,深圳市控烟办选取禁烟区域测试点安装控烟环境监测器,24小时监控公共场所违法吸烟,首次监测试点已有5人被罚。
通过监测器对违法吸烟进行监控,这是技术性控烟手段。这种监控手段,一方面为餐厅等场所工作人员劝阻吸烟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也能为有关部门处罚违规者提供证据。而且,这种监测器本身也有震慑作用,可倒逼吸烟人员从室内转到室外。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控烟神器”,可以有效防止禁烟区域内有人违法吸烟。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控烟力度加大。如《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四年多以来,数据显示,北京公共场所违法吸烟现象的比率由34.4%下降到4.9%。在深圳,新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不仅扩大禁止吸烟的场所范围,还将电子烟纳入控烟“黑名单”。另外,西安、杭州等立法控烟也有不少亮点。
不过,各地监督违法吸烟的方式仍比较传统,即主要依赖于公共场所工作人员和其他公众来监督,但这些监督有时会引发矛盾。一些公众嫌举报麻烦就对违法吸烟视而不见,有的经营场所为了不得罪顾客,对包间等场所的吸烟行为也不干预。可见,依靠人力监督效果有限。深圳采用“电子眼”监督吸烟,可以弥补人力监督缺陷。
譬如,“电子眼”24小时监控,从时间上来说没有给违法吸烟者机会;“电子眼”监督更公正,可防止其他监督者不作为。再从监督成本来说,安装监测器是一次性投入,监督成本也更低。由此而言,“电子眼”控烟是一种有益探索,是一种趋势。其他城市要想提升控烟“级别”,不妨参考借鉴深圳“电子眼”控烟的思路和经验。
这种控烟监测器类似于空气质量监测器,无论是传统卷烟还是电子烟,只要有害物质释放到空气中造成“爆表”,就会被监控后台发现。这些从技术上来说并不难实现,关键在于各地有没有决心升级控烟措施,弥补传统控烟手段不足。从保护公众健康、提升城市文明、捍卫法制公信等角度来说,各地都应采用“电子眼”控烟。
尽管这种技术控烟手段有不少显著优点,但有一些问题要厘清。例如,餐厅等禁烟区域安装这种监测器,设备及安装成本由谁来买单,需要科学设计。如果让经营场所自掏腰包安装,有可能不积极。再如,推广时强制安装还是建议安装?如果强制统一安装,恐怕需要法律授权。
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电子眼”控烟不受干扰。近年来,空气质量监测器遭遇干扰之事时有所闻,有的给戴“口罩”,有的给喷水,都导致监测结果失真。某些经营场所或者某些违法吸烟者为了不被发现,会不会为了私利也干扰“电子眼”控烟?如果违规者采用某些手段避免监测器“爆表”,“电子眼”也会“瞎眼”。所以,如果推广“电子眼”控烟,还需要制度和反干扰措施提供“护航”。
【来源:环球网】
单位 | 发布量 | |
1 | 学生工作处 | 14 |
2 | 党委宣传统战部 | 12 |
3 | 护理部 | 11 |
4 | 急诊科 | 9 |
5 | 医务处 | 8 |
6 | 神经外科 | 8 |
7 | 人事处 | 7 |
8 | 普通外科 | 6 |
9 | 小儿外科 | 6 |
10 | 心血管内科 | 6 |
11 | 教育处 | 4 |
12 | 科研处 | 4 |
13 | 后勤保障处 | 4 |
14 |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 4 |
15 | 小儿内科 | 4 |
16 | 神经内科 | 4 |
17 | 重症医学科 | 4 |
18 | 党委组织部 | 3 |
19 | 团委 | 3 |
20 | 门诊部 | 3 |
21 | 医师培训处 | 3 |
22 | 泌尿外科 | 3 |
23 | 老年医学科 | 3 |
24 | 检验医学中心 | 3 |